分享好友 头条首页 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碳中和下不锈钢在氢能源与汽车行业的得与失

2021-12-24 09:003010长江有色金属网

前言: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中国未来能源转型发展的方向已经确定,天然气将逐步替代煤炭,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实现中国由高碳向低碳的转型。氢气作为零碳的能源载体,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我国多地出台氢能产业规划和扶持政策,产业发展正步入快车道。日前,深圳发布《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根据《规划》,到2025年,深圳将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

氢能的利用需要从制氢开始,由于氢气在自然界极少以单质形式存在,需要通过工业过程制取,而所有的制氢设备都需要使用不锈钢。

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和电动车自身优势凸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实现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意味着汽车排气管不锈钢需求顶峰已显,随之需求逐渐缩减。

一:氢能应用场景

对于氢能源来说,其应用领域的首选是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技术的突破带动了氢的市场需求。以氢为燃料的质子交换膜(PEM)燃料电池技术逐渐成熟,正在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当前日本丰田、本田为主的汽车厂商,韩国现代等车企,已经将乘用车规模化生产,尤其是丰田汽车,旗下mirai燃料电池汽车市场销量总量超过了1万台,二代mirai正在推向市场,而其产能拟在两年内扩大10倍,引发了市场的强烈关注。

另外,氢能在非道路运输方面的应用正在推广。2018 年,法国阿尔斯通集团生产的燃料电池列车在德国投入运营,英国、荷兰等国也在积极发展氢动力列车。2020年12月30日,中车四方股份公司研制的氢能源有轨电车在佛山高明上线载客开跑,标志着世界首条氢能源有轨电车正式投入商业运营,我国现代有轨电车驶入“氢时代”。

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热电联供是一种高效环保的分布式清洁供暖方式,越来越多国家与地区开始关注,在我国国内尚属新鲜事物。

二:不锈钢在氢能领域的需求

通过以上图表可以看到,从制氢设备到氢能的利用,都需要使用不锈钢。电解槽和燃料电池部分组元都是采用不锈钢制造而成。燃料电池是未来汽车降低碳排放的解决方案,根据SMR的观点,到2030或2035年,不锈钢在氢能领域的使用将完全弥补不锈钢在汽车行业失去的市场份额,氢能源是新兴领域,需要做好准备参与到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中来。

三:不锈钢在汽车行业的需求趋势

汽车行业是不锈钢材料发展和应用较多的领域。汽车行业用不锈钢主要以汽车排气系统用钢为主。每辆车不锈钢用量一般为24kg-30kg,其中排气管不锈钢用量一般为15kg-22kg,排气管用钢量占比超过50%,甚至达到90%以上。排气管用不锈钢以409、439、436钢种为主,部分也有304,其80%为铁素体不锈钢。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0年中国汽车总销量2531万辆,期中新能源汽车137万辆(不需要汽车排气管),传统燃油汽车2394万辆(需要汽车排气管)。如果传统燃油汽车按每辆18.5kg不锈钢来测算,意味着需要44.3万吨不锈钢。

2022中国汽车市场发展预测峰会暨投资合作大会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对2022年中国汽车市场发展做了全面而深入的研判。他认为,总体来看,未来我国汽车市场将保持温和增长态势。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10万辆,同比增长3.1%。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0万辆,同比增长1.5倍;传统燃油汽车销量2270万辆,环比2020年2394万辆出现负增长5.2%。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750万辆,同比增长5.4%,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500万辆,同比增长47%;传统燃油汽车销量2250万辆,环比2021年2270万辆出现负增长0.9%。

随着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和电动车自身优势凸显,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依然不断刷新历史记录,实现对传统燃油车市场的替代效应,并拉动车市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意味着汽车排气管不锈钢需求顶峰已显,随之需求逐渐缩减。

四:阻碍氢能发展的因素

当前阻碍氢能大力发展的因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成本过于高昂。成本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第一是制氢成本,第二是加氢站的建设,三是氢燃料电池成本。三者都非常依赖产能和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整个产业链成本都处于高位。就拿使用端来说,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及周边市场上,终端的氢能市场价格在70元/公斤,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价格在80-120元/公斤。以北京区域大巴车为例,每百公里氢能耗8公斤,即每百公里需560元,与汽柴油车相比竞争力严重不足。因此氢能源汽车更大的市场应该是在公共交通领域,货车领域,这个提供的燃料动力相比电池车更耐用。

从中长期看(2050年),由于能源转型大趋势及氢能独特的优势,氢能产业继续被看好,但近期能否获得快速发展,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政策补贴是否会延续,或是否会进一步增加补贴,第二是产业链成本下降的速度。

免责声明:矿库网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为了传递信息,我们转载部分内容,尊重原作者的版权。所有转载文章仅用于学习和交流之目的,并非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感谢您的理解与支持。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豪美新材2021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0.03%
    豪美新材4月11日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内容主要涉及2021年经营情况介绍及子公司精美特材的相关情况。    豪美新材早在3月29日公布了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报告数据显示,豪美新材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56亿元,同比去年增长62.91%;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1.39亿元,同比增长20.03%。    从产销量及产品价

0评论2022-04-13199

乘联会: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同比下降10.5% 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22.4%
乘联会今日发布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新能源汽车批发销量情况。 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7.9万辆 同比下降10.5% 乘联会数据显示,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157.9万辆,同比下降10.5%,环比增长25.6%,3月零售走势分化较大。1-3月累计零售491.5万辆,同比下降4.5%,同比减少23万辆,总体走势低于预期。 3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同比增长122.4% 乘联会数据显

0评论2022-04-11429

西南铝某6XXX系汽车板实现产业化
    近期,西南铝新开发认证的某6XXX系汽车板成功实现对某客户进口产品的替代,已批量供货,顺利实现产业化。    该6XXX系汽车板产品属于高附加值、高技术门槛和高认证门槛的“三高”产品,长期被国外供应商垄断,且价格高昂,国内各汽车主机厂对该材料的需求量巨大。    西南铝于2019年完成了该材料的基础工艺开发,但一直未得到主机厂的应

0评论2022-04-11349

300万辆新能源汽车装上“太钢芯”
日前,一批太钢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工钢随着货轮从天津新港驶离。太钢作为某豪华品牌车企的唯一电工钢供应商,再次为其旗舰纯电动车型批量供应高牌号无取向电工钢。目前,太钢无取向电工钢已形成年产100余万吨规模,产品谱系全覆盖。   在我国“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电工钢在汽车、能源、工业机电等领域的发展正在迎来历史性机遇。2021年,太钢国内首发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快速自粘结电工钢技术,为新能源汽车驱动电

0评论2022-04-09221

太钢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
一批太钢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用电工钢货品日前随着货轮从天津新港驶离。截至2021年底,太钢新能源汽车用电工钢系列产品交付量快速增长,累计助力300万台新能源汽车绿色运行。目前,太钢已形成厚度0.18-0.35毫米低损耗、高效、高强度、高效高强等4个系列26个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专用牌号产品,并细化开发多款“个性化”专**品,成为国内外多家知名汽车品牌主力车型唯一或主要国内电工钢原材料方案供应商。目前,

0评论2022-04-08373

集体涨价与销量增势同步 新能源汽车消费能持否?
4月7日,特斯拉美国官网显示,将部分Model 3车型价格至少上调1000美元。其中,Model 3长续航版上调1500美元至5.599万美元;高性能版上调1000美元至6.299万美元。而就在3月份,特斯拉刚刚对美国及中国市场进行多次调价。尤其是在3月10日到3月17日,短短8天时间里3次上调中国市场产品价格,涨价幅度为1.506万元至3万元。特斯拉方面表示,未来是否继续涨价尚不可知。钉科技创始

0评论2022-04-08356

特斯拉召回部分进口及国产Model 3电动汽车 共计127785辆
宏观新闻 1、昨日,针对美国众议长佩洛西将率团访问台湾一事,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回应称,中方对此坚决反对,已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2、中国3月末外汇储备报3.188万亿美元,环比减少258.37亿美元;3月末黄金储备6264万盎司,与上个月持平。 3、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博雷利在布鲁塞尔表示,欧盟27个成员国最迟有望在8日就欧盟委员会发布的第五轮对俄制裁措施提议达成共识,包括禁

0评论2022-04-08379

短期铜价将先扬后抑
一季度,铜价震荡走强。3月7日,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价最高涨至10845美元/吨的历史高位,随后有所下跌。   利空风险减弱   美联储3月会议加息25个基点,同时,地缘政治引发的避险情绪有所降温,美元指数走出下跌行情。美联储在3月议息会议后暗示,最快于今年5月开始缩表,预计美联储将在今年剩余6次会议上合计加息6次。二季度,美元对市场的影响将继续围绕美联储能否加快行动展开。笔

0评论2022-04-06371